【農曆七月習俗小知識】中元節 vs 盂蘭節有咩分別?

【農曆七月習俗小知識】中元節 vs 盂蘭節有咩分別?

【農曆七月習俗小知識】中元節 vs 盂蘭節有咩分別?

農曆七月,我地都稱為鬼月(或叫鬼節),由農曆七月初一開始,陰曹地府既鬼門就會由閻羅王慢慢打開,俾D無主孤魂上陽間享受供奉,或者係「抓交替」,即係我地俗稱既搵替身或替死鬼,去到農曆七月十四,大門就會開到最大,然後農曆七月十五之後就開始慢慢關返門,直到農曆七月三十完全關上鬼門。

【獨立包裝】餐盒外賣

農曆七月習俗 | 2023年鬼門開關時間

2023年鬼門幾時開關?


2023年既鬼門開既時間係西曆8月15日夜晚11:00(即為農曆七月初一子時)正式開始,正日係西曆8月30日,去到西曆9月14日夜晚11:00就會關上。而2024年既農曆七月初一就係西曆8月4日。

鬼月徵兆 | 農曆七月習俗小知識

鬼月徵兆


今年既鬼月更係60年一遇,最猛最凶既「黑兔年」,因為2023年天干地支「癸卯」,五行入面,「癸」屬於水,水既代表色就係黑色,「卯」對應既12生肖屬兔,所以叫「黑兔年」。加上今年仲係罕見既「黑兔雙春閏二月」,無論係氣候、定磁場,都會產生巨大既變化,特別容易發生天災人禍,特別係同水有關既意外。

另外,農曆七月十五亦係中國傳統重要既節日之一,道教既中元節,而佛教為盂蘭節,即係2個宗教既節日同一日舉行。

農曆七月習俗 | 中元節的由來

中元節係咩?


中元節,又叫七月半,最初既七月半係民間既祭祖節,並非鬼節,係後來先慢慢演變成鬼節,道教諸神之中有三官,分別係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合稱為「三官大帝」,作為天帝派駐人間既代表,係「三元日」既時候,幫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:「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,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,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。」而地官管既係地府,中元之日,地府打開左地獄之門,所有鬼都要離開地府,徘徊於人陽間,所以又稱為鬼節,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,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。

而道教徒會係呢一日素饌普度,超度孤魂,祈請為亡靈赦罪,原先只係自己祖先,後來先變成所有亡魂。

屋企Party食物 | 9款必食外賣系列 | Kama Delivery

【屋企Party食物】美食必須色香味俱全,色係指賣相,賣相差味道再好你都未必想食,唔好以為響屋企開Party,Party食物就冇賣相可言,精美嘅Party食物唔單止令人食指大動,更有療癒嘅效能,人係視覺系動物,見到靚嘅嘢心情都會好啲,就算屋企Party都需要儀式感⋯⋯ 繼續閱讀

盂蘭節係咩?

盂蘭節故事、由來、歷史及意義

盂蘭節,或叫盂蘭盆節,係佛教重要節日,又稱「僧自恣日」或「佛歡喜日」。僧侶於這天集會,無分彼此,一同誦戒,糾正彼此既行為,同時分享修行心得。而佛教徒會係呢一日以盂蘭盆裝滿百味五果,供奉佛、法、僧,濟度六道苦難眾生,將功德回向累世父母,報答父母養育之恩,傳揚孝親美德。

「盂蘭」的梵文是「Ullambana」,「盆」既意思係「救器」,意思為「救倒懸」,指解救正在受苦既餓鬼。

盂蘭節中最為人廣傳既係「目連救母」,根據《盂蘭盆經》記載,釋迦牟尼佛其中一個重要弟子,叫目犍連(簡稱目連),相傳目連既母親做左好多壞事,死後變成餓鬼,目連見到母親飽受折磨之後,就想將飯菜送去俾母親,但D飯一到母親口邊就變成焰灰,所以目連就向釋迦牟尼佛請救,而佛陀就話,必須於七月十五既時候,以百味五果放於盆內,供養十方僧人,從而集合眾人力量,以此般功德,其母方能濟度。結果目連遵照左佛陀指示,令到母親最終脫離餓鬼之苦,往生天界。

農曆七月傳統習俗

農曆七月習俗 | 香港盂蘭勝會的活動內容

係香港,大家都會係農曆七月傳統習俗落街燒衣紙祭拜祖先或普渡亡魂,老人家叫大家少啲去夜街,當中更會準備定香燭衣紙冥鈔、白飯、水果等祭品,以超渡孤魂,祈求一家出入平安。同時,亦會有舉辦盂蘭勝會(英文: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或 Yu Lan Festiva)、請神儀式、神功戲、派「平安米」等活動,而且係2011年,盂蘭勝會更被列入第三批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》中。

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盂蘭節,大家不妨抽時間係9月1日至3日,到維多利亞公園參與盂蘭文化節2023,活動內容非常值得一去嫁,例如: 識答盂蘭知識既Chat Gpt、盂蘭劇本殺「夕拾蘭盆」、搶孤競賽、3D主題拍攝區等。重點係,免費入場嫁。

詳情可參考「香港盂蘭文化節」Facebook

等大家去完盂蘭文化節2023,又或者睇完神功戲之後,返到屋企唔想煮野食,記得提早落單叫我地Kama Delivery到會外賣,等我地將食物送到你手,坐係屋企慢慢享用我地既美食啦!

聯絡我們

WhatsApp 查詢/訂購熱線:5188 0757 / 6599 9941

Email:info@kamadelivery.com

追蹤我們

FacebookInstagramYoutube

延伸閱讀


部份圖片出處|盂蘭的故事

*未經許可,以上文章不得轉載或引用*